“五斗村的70多畝沉睡了10多年的撂荒地,在何思勇返鄉創業后,今春開墾出來發展起了有機貢菊產業,又‘活’了過來?!比涨?,五斗村黨支部書記田云與返鄉創業人士何思勇在貢菊產業基地,看到一株株長勢良好的貢菊苗時,豐收在望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。
現年39歲的何思勇是五斗村大竹組人,在安徽宣城從事貢菊種植近20年,憑借一股吃苦的韌勁,他不僅掌握到了貢菊的育苗、種植和管理技術,并在當地成家立業,把日子過得有聲有色。
“回家鄉打拼的想法產生在去年夏季?!焙嗡加抡f,在2021年夏,他返鄉探親時,看到昔日的莊稼地變成了撂荒地,而且這些撂荒地正是種植貢菊的好土地,于是,他產生了返鄉創業的念頭。
帶著妻子和小孩回到老家,在五斗村“兩委”的幫助下,在大竹組流轉了70多畝撂荒地,開墾出來后在今年春季種植上了貢菊苗,并注冊成立了重慶興農農業有限公司。
為帶動當地村民展貢菊產業,共走產業發展致富路,何思勇完善了“公司+村集體+農戶”的利益聯結機制,采取“訂單+保底”的收購方式,帶動五斗村五斗組、大竹組、平安組的31戶村民開墾撂荒地,又種植了66畝貢菊。
獲悉貢菊藥用價值高,市場前景好,為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,石柱縣新樂鄉紅河村和九蟒村村委向何思勇伸出了“橄欖枝”,經過實地考察,他與村“兩委”達成協議,在紅河村和九蟒村打造出70畝貢菊產業基地。
返鄉創業以來,何思勇既當管理員、技術員,又當勞動員,不論風吹雨打、日曬雨淋,總是在三星鄉和新樂鄉兩地奔波,和務工村民一起除草,用生物方法防病治蟲,在每棵貢菊苗旁插上竹塊扶正。在他的精心呵護下,貢菊苗長勢良好。
日前,筆者在三星鄉五斗村的貢菊產業基地看到,一行行貢菊苗高低一致,成行成列的貢菊苗長得郁郁蔥蔥,整個產業基地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。
“貢菊品質優良,集色、香、味、型于一體,既有觀賞價值,又有藥用功效……”何思勇告訴筆者,貢菊畝產鮮菊花在1000斤左右,畝產值約6000元,如果加工成干菊花,不僅利于貯存,而且經濟效益更好。
談到未來發展,何思勇滿懷信心地說,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他正在建設干菊花加工車間,在完善好產業鏈的同時,通過“訂單+保底”的收購方式,與廣大農戶進行深入合作,力爭開墾出更多的撂荒地,帶動更多的村民發展貢菊產業,走上增收致富路。